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常不常见

2025.08.12 14:34

出血性脑卒中相对较少见,但其发生率在所有脑卒中类型中仍然占有一定比例。根据统计数据,出血性脑卒中约占所有脑卒中的15%至20%。尽管发生率不如缺血性脑卒中高,但由于其病情严重,通常导致更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

出血性脑卒中主要分为两种类型:脑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出血通常是由于高血压、脑血管畸形或外伤等因素引起的,出血发生在脑组织内部,可能导致神经功能的急剧下降。蛛网膜下腔出血则多由动脉瘤破裂引起,出血发生在脑与蛛网膜之间的腔隙,患者常常表现为突发性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虽然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较低,但其病理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酗酒、血液疾病等。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在预防和应对出血性脑卒中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监测血压水平,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风险。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戒酒也是降低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有效措施。对于已知有高血压或其他相关疾病的人群,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或其他治疗药物,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卒中的发生。同时,了解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如突发性头痛、意识模糊、肢体无力等,能够帮助及时就医,提高治疗效果。虽然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其严重性不容忽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和及时就医是降低风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