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有哪些

2025.08.11 14:17

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溶栓药物、神经保护药物、降纤药物。具体分析如下:

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血栓素生成,氯吡格雷则阻断血小板ADP受体。早期使用可降低复发风险,但需注意出血倾向,尤其胃肠道出血患者慎用。

2.抗凝药物: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用于预防心源性栓塞所致脑卒中。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合成,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新型口服抗凝药作用更稳定,出血风险较低,但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3.溶栓药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唯一获批的急性期溶栓药物,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血流。发病4.5小时内静脉给药效果最佳,超过时间窗可能增加脑出血风险。严格筛选适应症,排除近期手术或出血病史患者。

4.神经保护药物:依达拉奉等药物通过清除自由基减轻脑损伤。虽不能直接溶解血栓,但可延缓缺血半暗带恶化,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需早期使用,疗程通常不超过14天,注意监测肝肾功能。

5.降纤药物:巴曲酶等通过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抑制血栓形成。适用于纤维蛋白原增高的患者,可改善微循环,但需监测凝血功能,避免过度降低导致出血。

药物选择需结合病情、发病时间及个体差异,严格遵循用药指征。出血风险较高者需谨慎评估,用药期间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需综合调控,避免药物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