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质疏松症是怎么引起的

2025.07.23 08:37

骨质疏松症是由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激素水平下降、缺乏运动、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引起的。具体分析如下:

1.钙摄入不足:饮食中钙含量不足会导致骨骼无法获得足够原料,长期缺钙使骨密度降低。日常应多食用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

2.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不足时钙利用率下降,骨骼逐渐变脆。适当晒太阳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同时摄入鱼类、蛋黄等食物,严重缺乏时需遵医嘱补充。

3.激素水平下降:绝经后雌激素减少或年龄增长导致雄激素降低,加速骨量流失。针对激素变化可采取药物干预,如医生建议的激素替代疗法,并定期监测骨密度。

4.缺乏运动:长期久坐或卧床减少骨骼受力刺激,骨细胞活性减弱引发骨质流失。坚持适度负重运动如步行、太极拳,增强骨骼承重能力。

5.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等可能干扰骨代谢,造成继发性骨质疏松。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骨密度,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或联合护骨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需结合个体情况,早期发现并干预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保持均衡饮食、规律运动、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是关键,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