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2025.08.21 17:54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这种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CD4+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可能发展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分为两种主要类型:HIV-1和HIV-2。HIV-1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类型,传播速度较快,感染人数较多;而HIV-2主要分布在西非,传播性相对较弱。HIV通过体液传播,包括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和母乳。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不安全的性行为、共用针具以及母婴传播。感染后,病毒会在体内潜伏,可能在数年内没有明显症状,但病毒仍在不断复制,逐渐破坏免疫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染者可能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等,最终可能发展为艾滋病,此时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容易感染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在面对艾滋病时,了解预防和治疗措施至关重要。首先,保持安全的性行为是预防HIV传播的重要手段,包括使用安全套和避免与不明健康状况的人发生性关系。对于高风险人群,预防性用药PrEP也被广泛推荐,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共享针具的行为应当避免,尤其是在吸毒人群中,使用一次性针具是防止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对于已感染者,及时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能够有效控制病毒载量,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传播风险。通过这种治疗,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可以降至不可检测的水平,从而大幅降低传染给他人的可能性。

在社会层面,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也非常重要。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创建一个更加包容和支持的环境,鼓励更多人进行检测和接受治疗。定期进行HIV检测,尤其是高风险人群,能够早期发现感染,及时进行干预,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展。艾滋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积极的健康行为,才能有效控制这一公共卫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