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出血引起脑疝怎么办

2025.08.11 14:19

脑出血引起脑疝需立即降低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紧急手术清除血肿、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密切监测神经功能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降低颅内压:脑疝形成的关键在于颅内压急剧升高,需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或高渗盐水等脱水药物,减少脑组织水肿,缓解对脑干的压迫。用药过程中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避免过度脱水导致肾功能损害。必要时可联合使用利尿剂增强降颅压效果,但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与剂量。

2.保持呼吸道通畅:脑疝患者常伴随意识障碍,易发生舌后坠或呕吐物阻塞气道。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确保氧气供应。机械通气时需调整参数维持正常血氧饱和度,避免二氧化碳潴留加重颅内高压。

3.紧急手术清除血肿:对于幕上出血量超过30mL或幕下出血超过10mL的患者,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或钻孔引流术,解除占位效应。手术时机越早越好,术后需放置引流管监测颅内压变化。若合并脑室出血,可能需行脑室外引流术。

4.维持生命体征稳定:脑疝易引发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需持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等指标。血压过高时使用降压药物,但需避免骤降导致脑灌注不足;出现心律失常或休克时需针对性处理,维持平均动脉压在80-100mmHg范围。

5.密切监测神经功能变化: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动态评估意识状态,观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若出现一侧瞳孔散大或去大脑强直发作,提示脑疝进展,需调整治疗方案。定期复查头颅CT,明确血肿变化及脑室受压情况。

治疗过程中需避免剧烈搬动患者头部,防止加重脑组织移位。控制体温在正常范围,高热可能加重脑代谢负担。早期康复干预如肢体被动活动可预防深静脉血栓,但需在病情稳定后进行。营养支持以肠内营养为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家属需配合医护人员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沟通治疗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