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横纹肌溶解症是什么病

2025.08.05 15:13

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由于肌肉细胞损伤而导致肌肉细胞内容物释放到血液中的病症。这种情况通常伴随着肌肉疼痛、无力、肿胀以及尿液颜色变化,可能呈现深红色或茶色,主要是由于肌红蛋白的释放。严重时,横纹肌溶解症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该病症的成因多种多样,常见的诱因包括剧烈运动、外伤、药物如某些降脂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中毒如酒精或毒蛇咬伤以及代谢紊乱等。在剧烈运动后,尤其是在缺乏适当热身或训练不足的情况下,肌肉细胞可能会受到损伤,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某些遗传性疾病也可能使个体对肌肉损伤更加敏感。临床表现上,患者可能会感到肌肉酸痛、无力,甚至在一些情况下伴随发热、恶心等全身症状。通过血液检查,可以发现肌酸激酶CK水平显著升高,这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指标之一。尿液检查则可能显示肌红蛋白的存在,进一步支持诊断。

在面对横纹肌溶解症时,及时就医至关重要。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尤其是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治疗通常包括补液以维持肾脏的血流量,必要时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来控制症状。对于引发横纹肌溶解症的根本原因,需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调整。患者在恢复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活动强度,以免再次引发肌肉损伤。在生活中,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均衡的饮食以及适度的锻炼,能够有效降低横纹肌溶解症的风险。对于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定期体检和监测肌肉健康状况也是非常重要的。了解横纹肌溶解症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早期识别和预防该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