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中药地丁的功能与主治是什么

2025.07.09 08:32

地丁是中医常用的一味清热解毒类中药,具有凉血消肿、清热利湿的功效,主治痈肿疔疮、毒蛇咬伤、黄疸、痢疾等热毒或湿热病症。

地丁性寒,味苦辛,归心、肝经,传统应用于热毒壅盛导致的皮肤感染性疾病。对于疔疮肿毒、乳痈、肠痈等局部红肿热痛症状,地丁能清热解毒、消散痈肿,常与金银花、蒲公英等配伍使用。现代地丁含生物碱、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地丁还可用于湿热黄疸、热淋涩痛,通过利湿退黄、通淋止痛缓解小便不利、目赤肿痛等症状。外敷鲜品捣烂或干品研末调涂,可辅助治疗虫蛇咬伤及皮肤溃烂。

使用地丁需注意其药性寒凉,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引起腹痛腹泻。孕妇及体质虚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地丁不宜长期大量服用,避免损伤阳气。外用时需确保患处清洁,防止继发感染。若与西药联用,需间隔两小时以上,减少相互作用风险。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应立即停用。地丁的临床疗效与配伍、炮制方式密切相关,建议由中医师辨证施治,避免自行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