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胆囊息肉是怎样的一种病

2025.03.06 10:21

胆囊息肉是胆囊壁上的良性增生性病变,通常表现为胆囊黏膜上的小突起。这类病变在影像学检查中常被发现,多数情况下无明显症状,但部分病例可能引发胆囊炎或胆道梗阻等并发症。胆囊息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胆固醇代谢异常、慢性炎症刺激以及遗传因素等。尽管大多数胆囊息肉为良性,但仍需密切监测,以防恶变或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胆囊息肉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胆固醇代谢异常是其主要诱因之一。当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时,容易在胆囊壁上沉积,形成胆固醇性息肉。慢性胆囊炎也可能导致胆囊黏膜增生,形成炎性息肉。遗传因素在某些病例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家族中有胆囊息肉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胆囊息肉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方法,能够清晰显示息肉的大小、形态及位置。对于直径小于1厘米的息肉,通常建议定期随访观察;而对于直径较大或形态异常的息肉,则需进一步评估,必要时考虑手术切除。

在胆囊息肉的管理中,定期随访至关重要。对于无症状且直径较小的息肉,建议每6至12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以监测其变化。若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生长迅速或伴有胆囊炎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预防胆囊息肉的发生。例如,控制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避免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运动,促进新陈代谢。对于已经确诊的胆囊息肉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用药或忽视病情,以免延误治疗或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