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大小便失禁该怎么治疗

2025.02.03 11:30

大小便失禁的治疗包括针对病因治疗、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具体分析如下:

1.针对病因治疗:如果大小便失禁是由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等引起,积极治疗原发病至关重要。例如对于脑梗死患者,在时间窗内进行溶栓、取栓等治疗,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可能会改善大小便失禁症状。同时如果是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导致,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消除炎症刺激后失禁情况可能得到缓解。

2.康复训练:盆底肌训练对于改善大小便失禁有一定帮助。像凯格尔运动,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可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对于男性和女性都适用,每天规律进行多组训练,每组收缩肌肉持续数秒然后放松,长期坚持有助于控制排尿和排便。另外,生物反馈训练也较为有效,借助仪器将盆底肌肉活动的信息转化为视觉或听觉信号反馈给患者,患者根据信号调整肌肉收缩,提高对盆底肌肉的控制能力。

3.药物治疗:对于尿失禁,根据不同类型使用不同药物。如压力性尿失禁可使用度洛西汀等药物,可以提高尿道括约肌的张力,从而减少尿液不自主流出。对于急迫性尿失禁,抗胆碱能药物如托特罗定等较为常用,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膀胱的过度收缩,增加膀胱的储尿量,改善失禁症状。而对于大便失禁,如果是由于肠道蠕动过快等原因,可使用一些调节肠道蠕动的药物如洛哌丁胺等,减少肠道蠕动,增加粪便的成型度,有助于控制排便。

4.手术治疗:在某些严重的情况下需要手术干预。例如对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尿道中段悬吊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通过植入吊带将尿道中段吊起,增加尿道阻力,从而改善尿失禁症状。对于前列腺增生导致的尿失禁,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以考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手术方式,解除尿道梗阻,恢复正常的排尿功能。对于大便失禁,如果是肛门括约肌损伤等结构性问题,可进行括约肌修复手术或肛门成形术等。

5.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体重很关键,肥胖会增加腹部压力,加重大小便失禁的风险,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控制体重。调整饮食结构也很重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对盆底肌肉的过度压迫。同时,对于有尿失禁的患者,定时排尿,例如每2-3小时排尿一次,有助于训练膀胱功能,减少失禁的发生。

在治疗大小便失禁的过程中,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或者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家属也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对于一些因身体功能衰退导致失禁的老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