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是什么

2025.08.18 16:37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是乙型脑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该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尤其是库蚊属Culex蚊子。感染后,病毒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导致脑炎的发生,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乙型脑炎病毒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等地区,尤其是在农田和水稻种植区,因这些地方蚊虫滋生较为旺盛。感染的主要宿主是猪和鸟类,猪是病毒的放大宿主,鸟类则是重要的传播媒介。人类感染通常是偶然事件,因人类并不是该病毒的主要宿主。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严重病例可能出现癫痫、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后果可能导致长期的神经损伤或死亡。疫苗接种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在高风险地区,接种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感染的风险。

在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时,除了接种疫苗外,还应采取一些防护措施。避免在蚊虫活跃的时段外出,尤其是在黄昏和黎明时分,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以减少皮肤暴露。使用驱虫剂可以有效降低被蚊虫叮咬的风险,尤其是在户外活动时。保持居住环境的卫生,清除积水,减少蚊虫滋生的环境,也是预防的重要措施。对于前往流行地区的人群,了解当地的疫情信息和防护建议,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降低感染的风险。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因此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尽早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