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肺的支原体感染是怎样引起的

2025.04.01 08:51

肺的支原体感染是由支原体通过呼吸道传播、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时侵入、与宿主细胞结合并繁殖、引发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肺部感染引起的,具体分析如下:

1.支原体通过呼吸道传播:支原体是一种微小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支原体会随飞沫进入空气中,健康人吸入这些含有支原体的飞沫后,病原体便进入呼吸道,开始感染过程。

2.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时侵入:人体的免疫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能够有效抵御病原体的入侵,但当免疫力下降时,如疲劳、压力大、营养不良或患有其他疾病时,支原体更容易突破免疫防线,侵入肺部组织,引发感染。

3.与宿主细胞结合并繁殖:支原体进入肺部后,会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利用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进行繁殖。这种结合和繁殖过程会破坏宿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

4.引发炎症反应:支原体感染会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免疫细胞会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导致肺部组织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等炎症症状。

5.最终导致肺部感染:随着支原体的不断繁殖和炎症反应的加剧,肺部组织会受到严重损伤,出现肺炎症状,如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肺功能下降,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

支原体感染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和增强免疫力的措施。预防支原体感染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