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急性结肠炎大便会不会出血

2024.11.22 16:01

急性结肠炎大便可能会出血。

急性结肠炎是一种肠道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多种因素可引发,如细菌、病毒感染,食物中毒等。当肠道黏膜发生炎症时,黏膜会出现充血、水肿,严重情况下黏膜会糜烂、溃疡。在这个过程中,肠道内的小血管可能受损破裂,血液就会混入大便中,从而导致大便出血。这种出血的表现可能多样,轻者可能仅仅是大便潜血阳性,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少量红细胞;严重者可能出现肉眼可见的鲜血便,或者大便中带有暗红色的血块等。

如果发现急性结肠炎大便出血,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粪便常规、肠镜等,以明确病因并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其次,在患病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因为身体疲劳可能会影响肠道的恢复。饮食上要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则,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规范的治疗,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以确保炎症得到有效控制,肠道黏膜得以修复,减少出血等症状的发生,防止病情迁延不愈或发展为慢性结肠炎等更严重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