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脊髓损伤如何治疗

2025.09.15 22:25

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包括急性期手术减压固定、药物减轻继发性损伤、康复训练恢复功能、心理干预改善情绪、并发症预防管理。具体分析如下:

1.急性期手术减压固定:脊髓损伤后需尽快手术解除压迫并稳定脊柱结构,防止神经进一步受损。手术方式根据损伤类型选择椎板切除、椎体复位或内固定,术后需严格制动。早期干预可减少水肿和缺血对脊髓的二次伤害,为后续恢复创造条件。

2.药物减轻继发性损伤:伤后48小时内使用大剂量激素类药物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自由基损伤。神经营养药物可促进轴突修复,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控制血压和电解质平衡对维持脊髓血供至关重要。

3.康复训练恢复功能:病情稳定后立即开始被动关节活动预防挛缩,逐步过渡到肌力训练和平衡练习。电刺激可激活休眠神经通路,结合步态训练改善行走能力。康复需长期坚持并个性化调整方案。

4.心理干预改善情绪:损伤后易出现抑郁焦虑,需通过认知行为疗法重建生活信心。家属参与的心理疏导能缓解无助感,团体治疗有助于适应社会角色变化。正向心理暗示可提升康复配合度。

5.并发症预防管理:定期翻身避免压疮,导尿时严格消毒降低感染风险。监测呼吸功能预防肺炎,穿戴弹力袜减少深静脉血栓。营养支持可加速组织修复,需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

治疗期间需定期评估神经功能变化,调整方案需结合影像学和临床表现。避免自行停药或过度训练,出现发热、疼痛加剧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保持环境无障碍以减少跌倒风险,注意饮食均衡促进肠道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