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天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级甲等 风湿免疫科

尿常规怎么看尿酸

2024.11.25 13:09

尿常规一般不能直接准确看尿酸,主要通过血液检查尿酸。但尿常规某些指标可间接反映与尿酸代谢相关的情况,如尿pH值、尿比重、尿蛋白、尿隐血、尿结晶。具体分析如下:

1.尿pH值:正常尿pH值在4.5-8.0之间。如果尿酸过高,尿液可能偏酸性,即pH值较低。当尿酸在酸性环境下,更易形成尿酸结晶,沉积在肾脏等部位,损害泌尿系统。因为尿酸在酸性环境中的溶解度降低,容易析出结晶,长期可导致结石形成等问题。

2.尿比重:尿比重反映尿液中溶质的浓度。正常范围在1.015-1.025之间。高尿酸血症患者如果影响到肾脏功能,可能会出现尿比重异常。例如,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出现障碍时,可能伴随其他物质排泄异常,进而影响尿比重。当尿酸盐在肾间质沉积,损害肾小管功能时,会干扰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使尿比重不在正常范围。

3.尿蛋白:正常尿液中仅有极微量的蛋白。如果尿酸长期升高,可导致肾脏损伤,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从而使蛋白漏出到尿液中,出现尿蛋白阳性。高尿酸引起的肾损伤早期可能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尿蛋白量可能逐渐增加,这是肾脏功能受损的一个重要信号。

4.尿隐血:正常情况下,尿隐血为阴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可能因为尿酸结晶对泌尿系统的损伤,导致尿路黏膜破损出血,从而出现尿隐血阳性。尿酸结晶在尿路中移动时,可能划破尿路黏膜,引起少量出血,血液混入尿液中就会出现尿隐血的情况。

5.尿结晶:在尿常规检查中,如果发现尿酸结晶,这是尿酸水平可能较高的一个提示。尿酸结晶的出现表明尿液中的尿酸已经处于过饱和状态,开始析出结晶。可能是尿酸生成过多或者排泄减少所致,长期存在尿酸结晶容易形成结石,进一步损害泌尿系统健康。

在进行尿酸相关检查和判断时,不能仅仅依靠尿常规中的指标,因为这些指标只是间接反映尿酸代谢情况或者尿酸对泌尿系统的影响。如果怀疑尿酸异常,应结合血液尿酸检查、患者症状如关节疼痛等以及其他相关检查如肾功能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