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脊髓损伤下肢为什么总是疼痛

2025.07.23 08:36

脊髓损伤下肢疼痛可能与神经传导异常、肌肉痉挛、血液循环障碍、中枢敏化、心理因素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神经传导异常:脊髓损伤后神经通路受损,信号传递紊乱,异常电活动持续刺激疼痛感受器,导致下肢出现刺痛、灼烧感或麻木。损伤部位以下神经纤维可能自发产生错误信号,大脑误判为疼痛。

2.肌肉痉挛:损伤后运动神经元失控,下肢肌肉持续紧张或阵发性抽搐,机械性牵拉引发疼痛。长期痉挛还会导致乳酸堆积,加重局部酸胀感,形成恶性循环。

3.血液循环障碍:脊髓损伤影响自主神经调节,血管收缩功能紊乱,下肢供血不足。缺血状态下代谢废物堆积,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同时组织缺氧引发酸痛或钝痛。

4.中枢敏化:损伤后疼痛信号反复传递,大脑皮层和脊髓背角对疼痛的阈值降低,轻微触觉或温度变化被放大为痛觉。这种敏化现象可能长期存在,即使原发损伤愈合仍持续疼痛。

5.心理因素:长期疼痛与焦虑、抑郁相互影响,负面情绪加重疼痛感知。心理压力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改变体内激素水平,进一步放大疼痛信号传导效率。

疼痛管理需结合个体情况,避免自行用药掩盖症状。定期评估疼痛性质与程度,调整康复方案。保持适度活动改善血液循环,但需防止过度刺激加重痉挛。心理干预与物理治疗并重,减少对药物的依赖。注意观察伴随症状如发热或肿胀,及时排除其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