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人老了是否都会骨质疏松

2025.08.04 15:56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的风险确实会显著增加,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发展为骨质疏松。个体差异、生活方式、遗传因素以及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骨骼健康。虽然老年人群体中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较高,但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降低这一风险。

骨质疏松是指骨密度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弱,易发生骨折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骨骼重建过程逐渐失衡,骨吸收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导致骨密度下降。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急剧下降,骨质流失的速度更为明显。遗传因素也在骨质疏松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族中若有骨质疏松的病史,个体发生此病的几率会增加。生活方式方面,缺乏运动、吸烟、过量饮酒以及不均衡的饮食都会加速骨质的流失。特别是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会直接影响骨骼的健康。尽管老年人群体中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较高,但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

在预防骨质疏松方面,首先要注重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而维生素D则有助于钙的吸收。可以通过摄入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坚果以及鱼类等食物来增加钙的摄入。同时,适量的阳光照射也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其次,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非常重要,尤其是负重运动,如走路、跑步和力量训练等,有助于增强骨密度。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也是保护骨骼的重要措施。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尤其是有家族病史或其他风险因素的人群,可以帮助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关注自身的骨骼健康,必要时可咨询医生,了解是否需要补充钙剂或其他相关药物。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保持骨骼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