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抽筋需要注意什么

2025.07.23 08:37

抽筋时需立即停止活动并轻柔拉伸痉挛肌肉、补充水分及电解质、注意局部保暖避免受凉、调整睡姿减少夜间发作、长期反复发作需就医排查潜在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停止活动并轻柔拉伸痉挛肌肉:抽筋发生时肌肉处于强直状态,继续活动可能加重损伤。应缓慢反向拉伸痉挛部位,如小腿抽筋可扳脚背向胫骨方向屈曲,持续15-30秒直至缓解。切忌暴力拉扯,避免肌肉纤维撕裂。

2.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大量出汗或脱水易导致钠钾钙镁离子失衡,引发肌肉异常收缩。日常需规律饮水,运动前后可饮用含电解质的淡盐水或矿物质水。长期使用利尿剂或存在慢性腹泻者更需监测电解质水平。

3.注意局部保暖避免受凉:低温环境下血管收缩会减少肌肉供血,诱发痉挛。秋冬季节需加强四肢保暖,游泳前用温水淋浴预热肢体。睡眠时盖被过薄或空调直吹腿部也可能增加夜间抽筋风险。

4.调整睡姿减少夜间发作:长时间俯卧或足踝跖屈可能压迫神经血管。建议仰卧时在膝下垫枕保持微屈,侧卧时避免双脚过度内翻。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避免腰椎过度前凸影响下肢血液循环。

5.长期反复发作需就医排查潜在问题:若每周抽筋超过3次或伴肌肉无力、麻木,可能与腰椎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有关。需通过肌电图、血液生化等检查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原发病。

出现抽筋后应记录发作频率和诱因,避免空腹剧烈运动。孕妇及中老年人因激素变化或钙流失更易发作,可遵医嘱补充营养素。肌肉持续疼痛超过24小时需排除拉伤或血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