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颌下间隙感染是怎么回事

2025.08.27 08:30

颌下间隙感染主要由口腔或咽喉部细菌感染扩散、颌下淋巴结炎继发感染、牙齿或牙周组织炎症蔓延、外伤或手术创口污染、免疫力低下导致病原体侵袭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口腔或咽喉部细菌感染扩散:常见于扁桃体炎、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细菌通过淋巴或直接扩散至颌下间隙,引发局部红肿热痛。需及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切开引流。

2.颌下淋巴结炎继发感染:淋巴结作为免疫屏障,在抵抗病原体过程中可能因过度反应而化脓,感染突破包膜波及周围间隙。治疗以抗感染为主,化脓严重需穿刺或切开排脓。

3.牙齿或牙周组织炎症蔓延:龋齿、根尖周炎或牙周脓肿未及时处理,细菌向深部扩散至颌下间隙。需清除病灶牙,配合抗生素及局部理疗促进炎症消退。

4.外伤或手术创口污染:颌面部开放性损伤或口腔手术操作不当,导致细菌直接侵入间隙。彻底清创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关键,已感染者需充分引流。

5.免疫力低下导致病原体侵袭:糖尿病、长期营养不良等患者防御能力下降,易发生严重感染。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营养支持,联合敏感抗生素。

颌下间隙感染需根据病因针对性处理,早期干预可避免并发症如蜂窝织炎或脓毒血症。保持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原发病灶是预防关键,出现症状应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