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每月产检要做哪些检查

2025.04.16 11:04

每月产检主要包括体重血压测量、尿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检测、胎心监护、超声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体重血压测量:孕期体重增长反映母体营养状况及胎儿发育趋势,血压监测可及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正常体重增长范围为每周0.3-0.5kg,血压应低于140/90mmHg。体重异常增加可能提示水肿或营养过剩,血压升高需警惕子痫前期风险。定期监测数据可动态评估孕妇基础健康状态,为后续干预提供依据。

2.尿常规检查:通过检测尿液中蛋白、糖、酮体等指标筛查妊娠并发症。尿蛋白阳性可能提示肾功能异常或子痫前期,尿糖升高需关注妊娠糖尿病风险。酮体出现反映能量代谢失衡,常见于孕吐严重者。检查无需空腹,但需留取中段尿以提高准确性,异常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血液生化检测: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血糖等指标。血红蛋白水平监测贫血情况,血小板计数评估凝血功能,转氨酶数值反映肝脏代谢状态。空腹血糖筛查妊娠糖尿病,肌酐值辅助判断肾脏排泄能力。采血前需空腹8-12小时,异常指标需重复检测或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

4.胎心监护:通过多普勒探头记录胎儿心率及宫缩情况,评估胎儿宫内状态。正常胎心率为110-160次/分,变异减速或晚期减速可能提示胎盘功能不足。监护时间通常为20-40分钟,需配合胎动计数提高准确性。异常图形需结合超声及临床体征综合处理,必要时进行紧急干预。

5.超声检查:通过影像学观察胎儿生长发育、胎盘位置及羊水量。早期超声确认孕周及胚胎数量,中晚期监测双顶径、股骨长等生长参数。胎盘前置或羊水过少需重点随访,脐血流频谱分析可评估胎儿供氧状况。检查无辐射风险,但需避免非必要频繁操作,结果需由专业医师解读。

定期产检能系统追踪母婴健康变化,不同孕周检查重点有所差异。检查数据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必要时调整产检频率或增加专项筛查。规范化的监测流程有助于降低妊娠风险,保障分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