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大便常规能查出什么疾病

2025.02.23 12:28

大便常规能查出肠道感染性疾病、肠道寄生虫病、消化道出血、消化吸收不良、肠道肿瘤等疾病。具体分析如下:

1.肠道感染性疾病:肠道感染时,大便常规可发现白细胞增多,这是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表现。如果是细菌感染,还可能看到红细胞,这是细菌侵袭肠道黏膜导致黏膜破损出血所致。同时,可检测到致病细菌,如痢疾杆菌等,有助于明确感染类型并指导治疗。

2.肠道寄生虫病:在大便中可直接观察到寄生虫虫体或虫卵。例如蛔虫病能看到蛔虫卵,绦虫病可发现绦虫节片或虫卵。不同的寄生虫有其特定的形态,通过大便常规检查能准确判断是否感染寄生虫以及感染的种类,从而进行针对性驱虫治疗。

3.消化道出血:如果存在消化道出血,大便常规会显示隐血阳性。出血量较多时,可直接看到红细胞。上消化道出血时,血液经过消化液作用后,红细胞被破坏,大便多为柏油样便,隐血试验呈强阳性;下消化道出血时,血液多为鲜红色或暗红色,红细胞形态较完整。

4.消化吸收不良:大便常规可发现脂肪滴或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当胰腺疾病、肝胆疾病或小肠吸收功能障碍时,脂肪消化吸收不良,会有较多脂肪滴出现在大便中。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增多也提示消化功能可能存在问题。

5.肠道肿瘤:肠道肿瘤可能会导致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常规检查中有时可发现红细胞、隐血阳性。部分肠道肿瘤患者,肿瘤组织破溃出血会使大便带血,早期出血量可能较少,仅表现为隐血阳性,随着病情发展,红细胞数量会增多,还可能发现肿瘤细胞脱落的异常细胞成分。

进行大便常规检查时,检查前应避免食用动物血、肝脏、菠菜等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食物;采集大便时要注意选取有代表性的部分,如含有黏液、脓血的部分;标本应尽快送检,防止因放置时间过长导致成分破坏或细菌滋生影响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