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房颤应该如何治疗

2025.03.24 17:51

房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导管消融、外科手术以及生活方式调整,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房颤的基础治疗手段,主要通过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心率,恢复窦性心律,或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等。药物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并发症、药物耐受性等,进行个体化选择。长期用药需定期监测药物效果及副作用,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2.电复律:电复律是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适用于急性房颤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电复律前需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栓风险,必要时进行抗凝治疗。电复律操作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电复律后需继续药物治疗,预防房颤复发。电复律的成功率较高,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复发,需结合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管理。

3.导管消融:导管消融是通过导管技术破坏心脏异常电活动的病灶,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包括射频消融术和冷冻消融,操作需在专业电生理医生指导下进行。导管消融的成功率较高,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复发,需结合药物治疗进行综合管理。导管消融后需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外科手术:外科手术是通过开胸或微创手术切除或隔离心脏异常电活动的病灶,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导管消融失败的患者。外科手术包括迷宫手术和左心耳切除术,操作需在专业心脏外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外科手术的成功率较高,但手术风险较大,需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外科手术后需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生活方式调整:生活方式调整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健康,降低房颤的复发风险。生活方式调整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长期坚持生活方式调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房颤的并发症。

房颤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治疗手段进行综合管理。治疗过程中需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房颤,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