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中医收敛是什么意思

2025.07.09 08:32

中医收敛是指运用具有收涩作用的中药或疗法,固摄人体过度耗散的气血津液,防止精微物质外泄或病邪扩散的治疗方法。这一概念源自中医散者收之的治疗原则,针对自汗、遗精、久泻、崩漏等正气虚损导致的不固症状,通过药物或外治手段使机体恢复正常的固摄功能。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阴阳平衡依赖气的固摄作用。当气虚不固时,会出现津液、血液或精微物质的异常外泄。收敛类药物多具酸涩之性,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涩肠止泻,五倍子收敛止血。外治法中的艾灸神阙、气海等穴位,也能通过温阳固脱达到收敛效果。临床应用需区分病证虚实,如湿热泄泻初起误用收涩药,可能造成闭门留寇,反使邪气滞留。理想的收敛治疗应标本兼顾,例如龙骨、牡蛎既能固精止遗,又可潜阳安神,体现中医整体调节的特色。

使用收敛疗法需注意辨证准确。实热证、外感表证初期禁用收涩药,以免阻碍病邪外透。久病滑脱不禁者需配伍补益药增强固摄之力,如桃花汤中赤石脂与干姜同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避免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孕妇及阴虚火旺者慎用强烈收涩之品。现代研究提示部分收敛药含鞣质成分,长期服用可能影响消化吸收,临床应中病即止,不可过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