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为什么胃炎久治不愈

2024.12.29 15:33

胃炎久治不愈可能是病因未除、未按医嘱治疗、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压力大、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具体分析如下:

1.病因未除:如果导致胃炎的病因持续存在,如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酗酒等,胃黏膜会不断受到刺激和损伤,炎症难以消除。胃黏膜在持续的不良因素作用下,修复过程被打断,即使进行了治疗,新的损伤不断产生,使得胃炎长期不愈。

2.未按医嘱治疗:有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自行增减药量或者过早停药。药物治疗需要达到一定的疗程才能彻底消除炎症,如果没有按要求用药,可能只是暂时缓解了症状,而炎症依然存在于胃黏膜内,随着时间推移,容易复发,导致久治不愈。

3.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不规律,经常暴饮暴食、吃辛辣刺激、生冷食物等,会对胃黏膜造成反复刺激。而且缺乏运动、过度劳累等也不利于胃部的血液循环和正常功能的维持。胃黏膜长期处于不良的环境中,难以恢复健康,从而使胃炎难以治愈。

4.精神压力大: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下,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的调节,导致胃酸分泌失调、胃蠕动异常等。这种情况下,胃黏膜的修复能力下降,同时也容易引发胃部肌肉痉挛等问题,使得胃炎的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病情迁延不愈。

5.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生存在人的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的革兰氏阴性菌。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而没有进行有效的根除治疗,会持续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引发炎症反应,并且容易导致胃炎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

在治疗胃炎过程中,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尽量减少可能刺激胃部的因素。饮食上要注重营养均衡,多吃易消化的食物,戒烟限酒。如果正在服用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应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