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会影响肝功能吗

2025.09.03 16:34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确实可能影响肝功能。此病由EB病毒引起,通常表现为发热、咽喉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在部分病例中,肝功能指标可能出现异常,表现为肝酶升高,甚至肝脏肿大。

在感染EB病毒后,部分儿童可能出现肝功能受损的情况。肝脏是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参与多种生理功能。感染后,病毒可能直接侵袭肝细胞,导致肝细胞损伤。机体的免疫反应也可能对肝脏产生影响,造成肝脏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肝功能的损害。临床上,肝功能异常通常表现为转氨酶如ALT和AST水平升高,部分病例还可能伴随黄疸等症状。虽然大多数小儿在感染后会逐渐恢复,但在个别情况下,肝功能损害可能持续一段时间,需密切监测和评估。

在管理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尤其是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如果发现孩子的皮肤或眼睛出现黄染,或是伴随明显的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是必要的,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肝脏问题。虽然大多数病例在几周内会自愈,但在个别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对症治疗或支持性护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充足休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恢复。同时,避免使用可能对肝脏造成负担的药物或物质,确保孩子的健康安全。重视病情变化和定期检查是确保小儿健康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