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孕妇乙肝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2025.08.21 20:12

孕妇携带乙肝病毒可能增加胎儿宫内感染风险、导致新生儿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引发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分娩过程中发生母婴传播、新生儿出生后需及时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具体分析如下:

1.增加胎儿宫内感染风险: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尤其在孕妇血液中病毒载量较高时,感染概率显著上升。宫内感染可能导致胎儿肝脏受损,甚至影响发育。

2.导致新生儿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若胎儿在孕期或分娩过程中感染乙肝病毒,约90%会发展为慢性携带者。慢性感染可能长期潜伏,成年后引发肝硬化或肝癌等严重疾病。

3.引发早产或低出生体重:乙肝病毒感染可能引起孕妇肝功能异常或并发症,间接影响胎儿营养供应,增加早产或胎儿生长受限的风险。

4.分娩过程中发生母婴传播:自然分娩时,胎儿接触母体血液或分泌物可能被感染。剖宫产虽能降低传播风险,但无法完全避免,需结合其他干预措施。

5.新生儿出生后需及时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注射免疫球蛋白能有效阻断母婴传播,成功率超过90%。后续需按计划完成全程疫苗接种。

孕妇应定期检测乙肝病毒载量和肝功能,孕期必要时接受抗病毒治疗以降低传播风险。分娩时选择具备相关防护条件的医疗机构,确保新生儿及时接受规范免疫接种。避免母乳喂养时乳头破裂出血,减少病毒传播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