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小儿肠炎的病因

2025.09.11 17:28

小儿肠炎是儿童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由病毒、细菌、寄生虫或非感染性因素引起。肠道黏膜受病原体侵袭或刺激后发生炎症反应,导致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病毒是小儿肠炎最常见的病因,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等,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细菌感染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常因摄入污染食物或水源导致。寄生虫如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感染多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非感染因素包括食物过敏、乳糖不耐受、药物副作用或饮食不当,也可能诱发肠炎。免疫功能低下或肠道菌群失调的儿童更易发病。

预防小儿肠炎需注重饮食卫生,避免生冷或未煮熟的食物,定期消毒餐具和玩具。母乳喂养可增强婴儿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避免滥用抗生素。若症状持续加重,如高热、血便、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减少乳制品和高糖饮食摄入。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培养儿童勤洗手习惯,可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