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庆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三伏天艾灸注意什么

2025.08.28 15:54

三伏天艾灸需注意防暑降温、避免过度刺激及合理选择穴位。此时气温高、湿度大,人体阳气外浮,艾灸可借助天时祛除寒湿,但操作不当易引发不适,需科学调整灸法。

三伏艾灸以温补阳气为主,优先选择背俞穴如脾俞、肾俞,或腹部穴位如关元、神阙。上午9-11点阳气升发时段施灸效果较佳,每穴灸10-15分钟为宜。体质燥热者应减少灸量,阴虚火旺人群建议咨询中医师。施灸环境保持通风但避免直吹冷风,室温控制在26-28℃较合适,灸后2小时内不接触冷水,防止毛孔骤闭导致湿气滞留。

施灸前后饮用温淡盐水补充电解质,避免空腹或饭后立即施灸。艾条距离皮肤保持3-5cm,局部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若产生灼痛需立即调整距离。糖尿病患者、皮肤感觉障碍者慎用直接灸,可改用艾灸盒间接施灸。三伏期间连续艾灸不宜超过10天,建议间隔2-3天施灸一次。出现头晕、心慌等中暑先兆应立即停灸,移至阴凉处补充含糖盐水。孕妇禁用腰骶腹部穴位,高血压患者避免强刺激百会、风池等穴位。艾灸后出现水泡需消毒处理,避免抓挠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