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伟雁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产科

哺乳期乳腺炎如何治疗

2025.06.18 15:38

哺乳期乳腺炎需及时排空乳汁避免淤积、采用热敷或冷敷缓解疼痛肿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中药外敷辅助消炎散结、调整哺乳姿势减少乳头损伤。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排空乳汁避免淤积:乳汁淤积是乳腺炎加重的关键因素,需通过频繁哺乳或吸乳器排空乳房。若婴儿无法吸尽,可手法按摩辅助,从乳房外围向乳头方向轻柔推挤,促进乳汁流出。避免过度按压导致组织损伤,哺乳间隔不超过3小时,夜间也需保持规律排乳。

2.采用热敷或冷敷缓解疼痛肿胀:急性期肿胀明显时可用冷敷收缩血管减轻水肿,每次15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炎症稳定后转为热敷,温度不超过40℃,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散。冷热交替需根据症状调整,避免烫伤或冻伤皮肤。

3.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出现发热或化脓需就医,通常选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疗程7-10天。用药期间可继续哺乳,但需观察婴儿是否出现腹泻等反应。切勿自行停药,避免耐药性产生。严重脓肿需穿刺引流,配合抗生素治疗。

4.中药外敷辅助消炎散结:金黄散或蒲公英捣碎外敷可清热解毒,每日换药1-2次。皮肤破损处禁用,过敏体质慎用。中药内服需医师辨证,常用瓜蒌、牛蒡子等疏肝通乳,避免寒凉药物损伤脾胃。

5.调整哺乳姿势减少乳头损伤:确保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而非仅乳头,哺乳后涂抹羊脂膏保护皲裂处。交替更换摇篮式、侧卧式等姿势,分散压力点。乳头凹陷者可使用乳盾辅助,避免婴儿咬扯导致继发感染。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体温与乳房硬块变化,出现持续高热或脓液渗出立即复诊。保持充足休息与清淡饮食,避免高脂肪汤水加重淤堵。情绪焦虑可能影响泌乳,需家属配合疏导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