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慢性盆腔炎中医如何用药

2025.04.29 08:08

慢性盆腔炎中医用药主要包括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温经散寒、健脾益气、补肾固本。具体分析如下:

1.清热利湿:常用药物包括黄柏、苍术、车前子等,适用于湿热下注型慢性盆腔炎,症状表现为带下量多色黄、小腹胀痛,此类药物能清除下焦湿热,缓解炎症反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分泌物刺激,同时配伍茯苓、泽泻增强利湿效果,需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2.活血化瘀:常选用丹参、赤芍、桃仁等,针对气滞血瘀型患者,表现为经行腹痛、舌质紫暗,此类药物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消散瘀滞,缓解组织粘连,配伍香附、延胡索行气止痛,长期使用需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血倾向。

3.温经散寒:多用艾叶、肉桂、吴茱萸等,适用于寒凝胞宫型,症见畏寒肢冷、得热痛减,通过温通经脉驱散寒邪,改善盆腔局部供血,减轻痉挛性疼痛,可配合小茴香、干姜增强温煦作用,阴虚内热者忌用以防助火伤阴。

4.健脾益气:以党参、白术、黄芪为主,针对脾虚湿困型,表现为乏力纳差、带下清稀,通过补益中气提升运化功能,减少水湿停滞,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配伍山药、芡实健脾固摄,需避免与滋腻药物同用影响吸收。

5.补肾固本:常用熟地黄、杜仲、续断等,适用于肾虚不固型,症见腰膝酸软、月经失调,此类药物可调补冲任,稳固下元,改善生殖系统功能,配伍山茱萸、枸杞子填补肾精,湿热未清时需先祛邪再补虚。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需结合证型特点,注重整体调理与局部症状改善,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比例,同时配合生活调摄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