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动脉血气如何成功抽取

2025.03.24 17:51

动脉血气成功抽取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掌握正确的穿刺技巧、确保无菌操作、合理处理样本以及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具体分析如下:

1.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动脉血气抽取通常选择桡动脉、股动脉或肱动脉。桡动脉是最常用的部位,因其位置表浅且易于压迫止血。股动脉适用于循环不稳定或桡动脉难以触及的情况,但需注意感染风险。肱动脉较少使用,仅在特殊情况下考虑。选择部位时需评估局部皮肤状况、动脉搏动强度及患者舒适度。

2.掌握正确的穿刺技巧:穿刺前需准确定位动脉,使用食指和中指感受动脉搏动。穿刺角度通常为30-45度,针头斜面朝上。进针时动作需平稳,避免反复穿刺。成功进入动脉后,血液会自动流入针筒,此时需保持针头稳定,避免移动。抽取适量血液后迅速拔针,立即压迫止血。

3.确保无菌操作:整个操作过程需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操作者需佩戴无菌手套,穿刺部位需彻底消毒。使用无菌针头和注射器,避免污染样本。操作环境需保持清洁,减少感染风险。无菌操作不仅保护患者,也确保样本质量,避免影响检测结果。

4.合理处理样本:抽取的血液需立即处理,避免暴露在空气中过久。针头拔出后需迅速封闭注射器,轻轻混匀血液与抗凝剂。样本需在15分钟内送检,避免细胞代谢影响结果。若需延迟检测,需将样本置于冰水中保存。正确处理样本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5.密切观察患者反应:操作过程中需持续观察患者面色、呼吸及意识状态。穿刺后需压迫止血至少5分钟,观察有无出血、血肿或疼痛。若出现异常情况,需立即处理并记录。术后需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活动、观察穿刺部位等。密切观察可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

动脉血气分析是评估患者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的重要手段,准确抽取样本对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操作者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注重细节和患者感受。通过规范操作和细致观察,可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