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中医调理顺序是什么

2025.07.09 08:32

中医调理遵循先治标后治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核心顺序可概括为调气血、通经络、平阴阳、补脏腑。这一流程以整体观为基础,旨在循序渐进恢复机体平衡,而非简单针对单一症状。

展开而言,初期需化解外邪与病理产物。当出现明显不适如疼痛、发热时,优先疏通气滞血瘀或解表散寒,常用针灸、拔罐或发汗法。待急性症状缓解后,转入调理气血运行,通过四诊辨别虚实,采用活血化瘀或益气养血方药。中期着重经络通畅,尤其针对长期亚健康状态,结合推拿或艾灸激发经气。后期则以调和阴阳为核心,根据体质偏颇选用滋阴温阳之法,并逐步强化脏腑功能,如健脾益肾或润肺疏肝,此时多需长期服用膏方或药膳巩固。

需注意,实际调理需动态调整。体质虚弱者需先培补元气再攻邪,避免虚不受补;孕妇或特殊疾病患者应慎用活血峻烈之品。季节变化也会影响方案,如春夏侧重升发阳气,秋冬宜滋阴收藏。同时,中药与西药联用可能产生相互作用,服用前需明确告知医师用药史。饮食起居配合至关重要,如服用人参时忌食萝卜,调理期间需避免熬夜或过食生冷,否则易抵消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