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脏暂停是怎么回事

2024.10.12 11:00

心脏暂停是指心脏的跳动突然停止,导致血液循环中断的一种病理状态。其常见病因包括心脏电生理异常、药物影响、意外伤害、窒息和遗传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心脏电生理异常:心脏的正常跳动依赖于电生理信号的有序传导。当这一系统出现异常,如心室颤动、心脏传导阻滞等,可能导致心脏暂停。对于这类病因,通常需要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并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或进行射频消融等手段恢复正常心律。

2.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心脏跳动减慢甚至停止,如抗心律失常药物、麻醉剂等。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和心律,调整药物剂量,以降低心脏暂停的风险。

3.意外伤害:严重的外伤、车祸等意外伤害可能导致心脏暂停。在这种情况下,紧急救治措施至关重要,如心肺复苏、除颤等,以尽快恢复心脏跳动。

4.窒息:窒息会导致大脑和心脏缺氧,进而引发心脏暂停。对于窒息患者,及时进行人工呼吸、清除呼吸道异物等措施是关键。

5.遗传因素:部分心脏暂停患者存在遗传因素,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对于这类患者,需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在应对心脏暂停时,了解病因、及时救治至关重要。针对不同病因,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降低心脏暂停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

心脏暂停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涉及多种病因。为了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需要加强对心脏暂停的认识,提高急救技能,以便在关键时刻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同时,对于存在遗传因素的患者,定期随访、规范治疗也是预防心脏暂停发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