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怎样判定胆囊坏死

2025.03.05 16:30

胆囊坏死是一种严重的胆囊疾病,通常由胆囊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导致胆囊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坏死。判定胆囊坏死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防止并发症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胆囊坏死的临床表现通常包括右上腹剧烈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疼痛可能放射至肩背部,且常伴有明显的压痛和反跳痛。患者可能出现黄疸,提示胆道梗阻或肝功能受损。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胆囊坏死的重要手段。腹部超声检查可以显示胆囊壁增厚、胆囊内积液或积脓,以及胆囊周围炎症。CT扫描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胆囊壁的缺血性改变和周围组织的炎症情况。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有助于评估胆道系统的通畅性。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感染,肝功能异常可能反映胆道梗阻或肝脏受损。

在判定胆囊坏死时,需注意与其他胆囊疾病如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进行鉴别诊断。急性胆囊炎通常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和胆囊内积液,但胆囊壁的血供通常正常。胆石症可能引起胆囊炎症,但胆囊坏死的特征性表现是胆囊壁的缺血性改变。胆囊坏死的患者可能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如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提示病情危重。及时的手术干预是治疗胆囊坏死的关键,通常需要行胆囊切除术以去除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和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确保病情稳定和恢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