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什么是弓形体病毒

2025.08.21 17:54

弓形体病毒是一种由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引起的寄生虫感染,主要影响人类和动物。弓形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于原生动物门,通常通过食物、水源或接触被感染动物的粪便传播。感染后,弓形虫可以在宿主体内潜伏,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但在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中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弓形体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样,常见的包括食用未煮熟的肉类、饮用被污染的水以及接触感染猫的粪便。孕妇感染弓形虫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甚至引发流产或死胎。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感染后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或肺炎。大多数健康成年人感染后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仅表现出轻微的流感样症状,但仍需注意潜在的长期影响。弓形虫在宿主体内可以形成囊肿,长期存在,可能在免疫力下降时重新激活。

在预防弓形体病毒感染方面,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至关重要。处理生肉时应注意洗手,确保肉类充分煮熟,避免食用生食或未煮熟的肉类。饮用水应经过适当处理,避免直接接触猫的粪便,尤其是孕妇应特别小心。定期清洁猫砂盆,使用手套处理猫粪,并在处理后及时洗手,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避免接触猫及其粪便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了解弓形体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潜在风险,有助于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保护自身及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