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艳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如何治疗手足口病发烧

2025.09.01 08:56

手足口病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口服退热药物、补充水分、保持皮肤清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或敷贴退热贴于额头。水温控制在32-34℃,避免酒精擦拭导致皮肤刺激。体温超过38.5℃时优先采用物理方法辅助退热,同时减少衣物包裹,保持环境通风。

2.口服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是常用退热药物,需按体重计算剂量,间隔4-6小时重复使用。避免阿司匹林用于儿童以防瑞氏综合征。服药后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不退需结合其他措施。

3.补充水分:发烧时体内水分流失加快,需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溶液。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提示脱水。避免含糖饮料加重胃肠负担,婴幼儿可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频次。

4.保持皮肤清洁:疱疹破溃后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避免继发感染。衣着选择宽松棉质面料,减少摩擦。剪短指甲防止抓挠,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出现化脓迹象时需就医处理。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记录体温波动、精神状态及进食情况。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呼吸急促等症状,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需立即就医。

手足口病具有自限性,多数患者1周内康复。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避免交叉感染。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米粥、面条。恢复期可能出现脱甲现象,属正常反应无需特殊处理。接触患儿分泌物后需彻底洗手,玩具餐具每日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