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听力障碍是什么意思

2025.07.21 09:03

听力障碍是指听觉系统功能受损,导致声音感知或理解能力下降的医学问题。这类障碍可能由先天因素、疾病、外伤或衰老引起,表现为部分或完全丧失听力,影响语言交流与生活质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4.3亿人患有致残性听力障碍,需通过医学干预或辅助设备改善功能。

听力障碍的成因复杂多样。先天性因素包括遗传基因异常或孕期感染;后天性原因涵盖中耳炎、噪声暴露、耳毒性药物等。内耳毛细胞损伤或听神经病变是常见病理基础,部分患者伴随耳鸣或平衡障碍。临床分为传导性、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三类,需通过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确诊。婴幼儿期听力筛查尤为重要,6个月内干预可显著降低语言发育迟缓风险。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是主流康复手段,配合言语训练可提升交流能力。老年性耳聋患者需注意与认知障碍的关联性,早期佩戴助听器有助于延缓大脑功能退化。

预防听力障碍需避免长时间接触85分贝以上噪音,谨慎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耳毒性药物。突发性耳聋患者应在72小时内就医,激素治疗可提高康复几率。日常注意耳部卫生,避免不当掏耳引发感染。听力下降者需定期复查听力图,助听器使用者每半年调试设备参数。公共场所应配备文字提示系统,法律保障听障人群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补充锌、镁等微量元素可能对噪声性耳聋具有防护作用,但需遵医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