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中医上胆胀是什么病

2025.01.07 17:53

胆胀在中医学中是指胆囊功能失调,表现为胆汁分泌不畅或胆汁淤积,常伴有肝脏的相关症状。胆胀的主要症状包括右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严重时可能出现黄疸、发热等表现。中医认为,胆胀的发生与肝胆气滞、湿热内蕴、脾胃虚弱等因素密切相关。

胆胀的成因多样,通常与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饮食方面,过食油腻、辛辣食物容易导致湿热内生,进而影响胆囊的正常功能;情志方面,情绪波动、压力过大可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胆汁的排泄;外邪方面,风寒湿邪侵袭体内,亦可导致胆气不畅,形成胆胀。脾胃虚弱也会影响消化吸收,导致胆汁生成不足,进一步加重胆胀的症状。治疗胆胀需从多方面入手,调理脏腑功能,疏通气机,化湿解毒。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和调理胆胀需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尽量避免油腻、辛辣及生冷食物,保持饮食清淡,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同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有助于缓解胆胀症状。注意作息规律,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肝胆的健康。对于已经出现胆胀症状的人,应及时就医,遵循医嘱进行中药调理或针灸等治疗,以达到疏肝理气、化湿解毒的效果。胆胀的预防与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保持身心健康,才能有效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