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汉坦病毒出血热死亡率

2025.08.21 17:54

汉坦病毒出血热的死亡率通常在1%到15%之间,具体数值与感染者的年龄、健康状况以及所感染的汉坦病毒亚型有关。部分严重病例的死亡率可能更高,尤其是在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

汉坦病毒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啮齿动物的尿液、粪便或唾液传播。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到2周,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随后可能发展为出血、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不同亚型的汉坦病毒在致病性和传播方式上存在差异,例如,亚洲地区常见的汉坦病毒与美洲地区的白足鼠汉坦病毒在临床表现和死亡率上可能有所不同。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对于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

在预防和控制汉坦病毒出血热方面,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至关重要。应尽量避免与野生啮齿动物接触,尤其是在已知有汉坦病毒流行的地区。清洁和消毒可能被污染的环境,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尤其是在处理可能受污染的物品时,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了解该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能够帮助及时识别潜在感染者,从而采取必要的医疗措施。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尽早就医并进行对症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虽然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针对汉坦病毒,但支持性治疗和监测病情变化是关键。增强公众对汉坦病毒出血热的认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显著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