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是由什么引起

2025.02.18 18:28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的病因主要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过大以及胃酸分泌异常。具体分析如下: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病原菌,感染后会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进而引发浅表性胃炎。该细菌通过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酸对胃壁的侵蚀,形成糜烂。感染的持续存在还可能引起更严重的胃部疾病,如胃溃疡和胃癌。及时检测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预防和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重要措施。

2.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是常用的止痛药物,长期使用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导致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药物的直接化学作用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得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减弱,从而增加了胃酸对胃壁的侵害,形成糜烂和炎症。合理使用药物,避免长期服用是预防胃炎的重要方面。

3.饮食不规律: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过多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酒等,都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导致炎症的发生。长期的饮食不当会使胃黏膜的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增加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风险。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选择温和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保护胃黏膜健康。

4.精神压力过大: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导致胃酸分泌异常和胃肠蠕动紊乱。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引发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增加慢性胃炎的发生率。心理因素与生理反应密切相关,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放松技巧有助于减轻胃部不适,促进胃黏膜的恢复。

5.胃酸分泌异常:胃酸的分泌过多或过少都会对胃黏膜造成影响。过多的胃酸会导致胃黏膜的损伤,形成糜烂;而胃酸分泌不足则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进一步引发炎症。维持正常的胃酸分泌水平对于胃的健康至关重要,必要时可通过饮食调节或药物治疗来改善胃酸分泌状况。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其病因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习惯、管理心理压力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胃炎的发生风险,保护胃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