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湿痹拘挛是指什么

2025.05.26 20:20

湿痹拘挛是指关节肌肉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屈伸不利、湿邪阻滞气血不畅、寒湿侵袭经络闭阻、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具体分析如下:

1.关节肌肉疼痛僵硬:湿痹拘挛常见表现为关节及周围肌肉持续性钝痛或刺痛,伴有明显僵硬感。疼痛多呈对称性分布,晨起或久坐后症状加重,活动后稍缓解。湿邪黏滞特性导致局部气机壅塞,津液输布失常,形成痰瘀互结,进而引发组织粘连。肌肉因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出现纤维化改变,触诊时可触及条索状结节。

2.活动受限屈伸不利:患者常主诉关节屈伸、旋转等功能障碍,严重时无法完成日常动作如握拳、下蹲。湿邪与寒邪相合,凝滞于筋脉,使肌腱韧带失去濡养。关节腔内滑液代谢异常,导致软骨面摩擦增加,进一步限制活动范围。病程较长者可观察到关节周围软组织萎缩,X线显示关节间隙变窄。

3.湿邪阻滞气血不畅:湿性重浊黏腻,易阻碍经络中气血运行。临床可见患处肿胀麻木,皮肤温度偏低,按压有凹陷性水肿。微观层面表现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间隙水液潴留,局部微循环障碍。气血瘀滞日久可引发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灼痛或酸胀感。

4.寒湿侵袭经络闭阻:外感寒湿之邪深入筋骨,与体内痰湿互结,形成病理产物如痛风石。寒主收引,使血管痉挛,加重组织缺血缺氧。经络闭阻后,卫阳不能温煦体表,出现畏寒喜暖症状。触诊可发现肌肉板硬,穴位处有压痛或结节,舌苔多白腻,脉象沉紧。

5.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湿痹拘挛具有缠绵难愈的特点,症状常随气候潮湿、劳累等因素波动。急性期以红肿热痛为主,慢性期转为隐痛伴功能障碍。病理上可见滑膜增生、软骨退化等不可逆损伤。治疗需长期调理脾胃运化功能以绝湿邪之源,配合温通散寒之法改善体质。

湿痹拘挛的形成与体质偏颇、外邪侵袭、饮食劳倦等多因素相关。在治疗上需注重整体辨证,既要祛除标邪,也需调节脏腑功能。针灸、艾灸等外治法可直达病所,配合中药内服效果更佳。预防需避免久居湿地,注意关节保暖,适当运动以促进气血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