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房室传导阻滞见于什么疾病

2025.03.07 20:04

房室传导阻滞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脏瓣膜病、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具体分析如下:

1.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房室传导阻滞的常见原因之一。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影响心脏传导系统的正常功能。特别是下壁心肌梗死,容易累及房室结,导致传导阻滞。急性期可能出现一过性阻滞,严重时可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梗死后瘢痕形成也可能造成永久性传导阻滞。

2.心肌炎:心肌炎可导致心肌细胞炎症和水肿,影响心脏传导系统。病毒性心肌炎是常见病因,炎症可能累及房室结及其周围组织,引起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急性期可能出现一过性阻滞,严重时可发展为持续性阻滞。心肌炎后遗症也可能导致永久性传导阻滞。

3.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病特别是主动脉瓣狭窄和二尖瓣狭窄,可导致左心室肥厚和扩大,影响心脏传导系统。长期瓣膜病变可能导致传导系统纤维化,引起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瓣膜病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术后也可能出现传导阻滞。

4.药物中毒: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房室传导阻滞。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导致传导速度减慢或阻滞。及时停药和对症处理通常可逆转药物引起的传导阻滞。

5.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可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导致房室传导阻滞。高钾血症抑制心肌细胞兴奋性,低钾血症影响心肌细胞复极过程。纠正电解质紊乱通常可改善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电生理特性。传导阻滞的程度和类型与病因、病变部位和范围密切相关。及时识别和处理原发疾病,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临床实践中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全面评估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