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肌溶解症状是什么

2025.07.23 08:37

肌溶解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无力、尿液颜色变深呈茶色或酱油色、肾功能异常如少尿或无尿、血液中肌酸激酶水平显著升高、伴随恶心呕吐等全身不适。具体分析如下:

1.肌肉疼痛无力:肌溶解时受损的肌细胞释放大量内容物,刺激神经末梢引发持续性钝痛或压痛,常见于四肢近端及腰部。肌肉收缩功能受限导致握力下降、站立困难,严重时可能影响呼吸肌群。疼痛程度与肌肉破坏范围相关,局部可能出现肿胀或僵硬感。

2.尿液颜色变深呈茶色或酱油色:肌红蛋白从破裂的肌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经肾脏过滤后排出形成肌红蛋白尿。尿液外观从淡红色到深褐色不等,静置后无沉淀产生。这种色素尿与血尿不同,显微镜检通常不见完整红细胞,需结合其他指标鉴别。

3.肾功能异常如少尿或无尿:大量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引发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期典型表现,伴随血肌酐和尿素氮快速上升。电解质紊乱可能出现高钾血症,严重时可导致心脏骤停。

4.血液中肌酸激酶水平显著升高:肌细胞破坏后释放的肌酸激酶可超过正常值上限5倍以上,峰值常在发病后24小时出现。该酶半衰期约1.5天,持续监测其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伴随乳酸脱氢酶、转氨酶等肌肉来源酶类同步上升。

5.伴随恶心呕吐等全身不适:肌细胞内容物进入体循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可能出现38℃左右低热。胃肠道黏膜水肿导致食欲减退,部分病例出现腹痛腹胀。代谢性酸中毒时可表现为呼吸深快、意识模糊等中毒症状。

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肌肉损伤。检查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至关重要,尤其需警惕高钾血症的心血管风险。补液治疗时需严格监测尿量,防止容量负荷过重。恢复期应逐步进行肌肉康复训练,营养支持需注重蛋白质补充与电解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