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如何区分骨性关节炎的轻重

2025.09.15 22:25

骨性关节炎的轻重可通过疼痛程度、关节活动范围、影像学表现、日常功能影响、关节肿胀程度区分。具体分析如下:

1.疼痛程度:轻度骨性关节炎表现为间歇性隐痛,多在活动后出现,休息后可缓解;中度疼痛持续时间延长,轻微活动即可诱发;重度疼痛呈持续性,夜间加重,严重影响睡眠。疼痛程度与关节软骨磨损、骨赘形成及滑膜炎症直接相关,需结合患者主观描述与客观体征综合判断。

2.关节活动范围:轻度患者关节活动仅轻微受限,无僵硬感;中度表现为晨僵不超过30分钟,关节屈伸幅度减少20%-50%;重度患者关节僵硬持续1小时以上,活动范围丧失超过50%,甚至出现关节畸形。活动受限程度反映关节结构破坏进展,是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

3.影像学表现:轻度X线显示关节间隙轻度狭窄,边缘微小骨赘;中度可见明显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及较大骨赘;重度表现为关节间隙消失、骨赘广泛增生、软骨下囊性变或骨变形。影像学分级能客观量化关节病变程度,但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评估。

4.日常功能影响:轻度不影响基本生活,仅剧烈活动受限;中度导致上下楼梯、蹲起困难,需辅助工具;重度患者无法自理,行走需轮椅或拐杖。功能评估采用量表量化,如穿衣、如厕等日常动作完成度,直接反映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5.关节肿胀程度:轻度肿胀轻微,触诊无波动感;中度关节明显膨隆,伴局部发热;重度肿胀持续不消,皮肤发亮或出现关节积液。肿胀程度与滑膜炎症、积液量相关,反复肿胀提示病情进展。

骨性关节炎的评估需多维度结合,避免仅依赖单一指标。急性期应减少负重活动,但需保持适度关节锻炼以防僵硬。规范用药与物理治疗可延缓病情发展,定期复查影像学有助于动态监测。出现持续疼痛或功能丧失时需及时干预,防止不可逆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