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颅内低压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2025.09.11 17:28

颅内低压综合征是由于脑脊液压力低于正常范围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脑脊液压力降低会导致脑组织下沉,牵拉脑膜和血管,引发头痛、恶心、呕吐等典型表现。该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与自发性脑脊液漏有关,继发性常见于腰椎穿刺、外伤或手术后。

颅内低压综合征的典型症状为体位性头痛,即站立或坐起时头痛加剧,平卧后缓解。伴随症状包括颈部僵硬、耳鸣、视力模糊,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或脑疝。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腰椎穿刺测压及影像学检查,如MRI可显示脑膜强化或脑组织下沉征象。治疗以保守为主,包括卧床休息、补液、咖啡因或硬膜外血贴疗法,顽固性病例需手术修补脑脊液漏。

预防颅内低压综合征需避免腰椎穿刺后过早下床活动,术后保持平卧足够时间。出现体位性头痛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治疗期间需严格监测生命体征,警惕脑疝等严重并发症。长期卧床者需预防深静脉血栓,适当活动下肢。影像学随访对评估疗效和脑脊液漏位置有重要价值,不可忽视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