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婴儿血小板高怎么办

2025.09.23 10:48

婴儿血小板高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根据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血小板计数偏高可能由感染、炎症、缺铁性贫血、遗传因素或骨髓异常增生等引起,医生通常会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新生儿及婴儿血小板偏高常见于生理性反应,如分娩时母体应激或宫内缺氧导致的暂时性升高,多数在出生后2-3周自行恢复。病理性原因需重点排查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或尿路感染,此时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通常同步升高。对于持续高于600×10⁹/L的情况,需考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血液疾病,必要时进行骨髓穿刺和基因检测。治疗上,感染导致者以抗感染为主;原发性疾病可能需使用阿司匹林抗凝或干扰素调节造血功能,但婴儿用药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擅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定期监测血小板变化及凝血功能。采血复查时注意选择静脉血,避免因哭闹导致的假性升高。喂养方面保证母乳或配方奶摄入量,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需关注铁储备。若伴随皮肤瘀斑、血便或抽搐等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以防血栓或出血风险。疫苗接种需在血小板稳定后评估进行,部分活疫苗可能需暂缓接种。长期随访中需观察有无肝脾肿大或发育迟缓等并发症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