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冠状动脉造影术有哪些副作用

2025.03.07 20:05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出血或血肿、心律失常、肾功能损害、感染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1.过敏反应:冠状动脉造影术中使用的造影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的发生与个体体质有关,部分人群对造影剂中的碘成分敏感。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必要时进行过敏试验。对于高风险患者,可考虑使用低渗或等渗造影剂,并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组胺药物或糖皮质激素,以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2.出血或血肿:冠状动脉造影术需要在动脉穿刺,术后可能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出血量较大时可能导致局部肿胀、疼痛,严重时可能压迫周围神经或血管,影响肢体功能。术后应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及时压迫止血,避免过早活动。对于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出血风险更高,需在术前评估并调整用药方案。术后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3.心律失常:冠状动脉造影术过程中,导管进入心脏可能刺激心肌,引发心律失常。常见类型包括室性早搏、房颤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室速或室颤,危及生命。术中应密切监测心电图,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对于高风险患者,术前应评估心脏功能,必要时进行药物预防。术中操作应轻柔,避免过度刺激心肌。术后应继续监测心电图,确保心律恢复正常。

4.肾功能损害:冠状动脉造影术中使用的造影剂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尤其是原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造影剂通过肾脏排泄,可能引起肾小管损伤,导致急性肾损伤。术前应评估肾功能,对于高风险患者,可考虑使用低剂量造影剂或等渗造影剂,并在术前术后充分水化,促进造影剂排泄。术后应监测肾功能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肾功能损害。

5.感染风险:冠状动脉造影术属于侵入性操作,存在感染风险。穿刺部位可能发生局部感染,严重时可能引发全身性感染。术前应严格消毒穿刺部位,术中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术后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污染。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糖尿病患者,感染风险更高,需加强术后护理。如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冠状动脉造影术作为诊断和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手段,虽然存在一定副作用,但通过术前充分评估、术中规范操作和术后严密观察,可以有效降低风险。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