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衰的后果是什么

2025.03.24 17:51

急性心衰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心律失常、肺水肿、心源性休克以及猝死,具体分析如下:

1.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心衰时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导致全身各器官供血不足。肾脏、肝脏、大脑等重要器官因缺血、缺氧而功能受损,严重时可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肾脏功能受损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肝脏功能异常导致黄疸和凝血功能障碍,脑部缺血可引起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2.心律失常:急性心衰常伴随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这些心律失常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脏功能不全,形成恶性循环。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增加猝死风险,需要及时进行电复律或药物治疗。

3.肺水肿:急性左心衰时,肺静脉压力急剧升高,导致液体渗入肺泡,形成肺水肿。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咳嗽伴粉红色泡沫痰、端坐呼吸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急性呼吸衰竭,危及生命,需要立即给予氧疗和利尿治疗。

4.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衰导致心脏输出量严重下降,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引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表现为血压显著下降、四肢湿冷、意识模糊、尿量减少等。心源性休克死亡率高,需要积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机械辅助循环支持治疗。

5.猝死:急性心衰患者由于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可能突然发生猝死。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病情急剧恶化时,患者可能在没有明显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失去意识、呼吸心跳停止,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急性心衰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其发生发展迅速,可能造成严重的临床后果。及时识别和正确处理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评估器官功能,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改善心脏功能、纠正诱因、支持重要器官功能等。同时,预防急性心衰的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积极控制基础心脏病,避免诱发因素,定期随访评估。对于高危人群,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急性心衰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