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尿崩症大概多久尿一次

2025.03.28 08:17

尿崩症患者排尿频率显著增加,通常每30分钟至1小时就需要排尿一次,甚至更频繁。这种异常高的排尿频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或肾脏对ADH反应减弱,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浓缩,大量稀释的尿液被排出体外。

尿崩症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特征是极度频繁的排尿和强烈的口渴感。正常情况下,抗利尿激素帮助肾脏重吸收水分,使尿液浓缩。尿崩症患者由于缺乏足够的抗利尿激素或其功能异常,肾脏无法有效重吸收水分,导致大量稀释的尿液产生。患者不仅白天排尿频繁,夜间也常常需要多次起夜,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由于大量水分流失,患者会感到极度口渴,需要频繁饮水以补充体液。如果不及时治疗,尿崩症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尿崩症患者需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日常生活中应随身携带水杯,随时饮水。同时,患者应定期监测尿量和尿比重,记录排尿频率和饮水量,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饮食上应避免高盐和高糖食物,以免加重肾脏负担。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病情稳定。如果出现严重脱水症状,如头晕、乏力、心跳加快等,应立即就医。尿崩症的治疗通常包括激素替代疗法或使用抗利尿药物,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定期复诊和与医生保持沟通是管理尿崩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