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为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妇产科

绒毛膜促性腺是什么

2025.04.29 08:07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一种由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激素,在妊娠早期发挥重要作用。这种激素在受精卵着床后开始产生,通过促进黄体功能维持妊娠,同时可作为临床检测怀孕的关键指标。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其成为生殖医学和产前诊断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其中β亚基具有特异性。在受精后约6-8天,胚胎着床时合体滋养层细胞开始分泌该激素,其浓度在妊娠8-10周达到峰值。生理功能主要包括刺激月经黄体转化为妊娠黄体,促进孕酮持续分泌以维持子宫内膜稳定性。该激素还参与调节母体免疫耐受、促进胎盘血管形成等过程。在临床应用中,尿液或血液中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是诊断早孕的金标准,辅助生殖技术中用于监测卵泡发育和排卵时机,在肿瘤学领域,某些恶性肿瘤如绒毛膜癌也会异常分泌该激素。

检测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需注意检测时机,着床初期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异位妊娠时激素水平上升缓慢,需结合超声检查综合判断。接受不孕治疗者可能出现药物干扰导致的假阳性。异常升高的激素值可能提示多胎妊娠或葡萄胎等病理情况。检测时应选择晨尿以提高准确性,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存在差异。对于肿瘤标志物检测,需注意与非妊娠期生理性升高的鉴别诊断。实验室应建立合理的参考值范围,妊娠不同时期的正常值波动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