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棉签掏耳朵掏出血怎么办

2025.07.09 08:52

棉签掏耳朵掏出血应立即停止操作避免进一步损伤、用干净纱布轻压出血部位止血、避免耳道进水以防感染、观察出血量和伴随症状判断伤情、出血不止或伴随听力下降需及时就医。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停止操作避免进一步损伤:棉签掏耳朵导致出血,说明耳道皮肤或鼓膜可能受损。继续操作会加重损伤范围,甚至造成更深层组织伤害。此时需立刻取出棉签,保持头部静止,减少耳道内摩擦。耳道皮肤较薄且敏感,反复刺激可能引发炎症或延迟愈合。

2.用干净纱布轻压出血部位止血:耳道出血量通常较少,可用无菌纱布轻轻按压外耳道口10-15分钟。避免使用棉球或纸巾,纤维残留可能增加感染风险。若出血持续,可尝试冷敷耳周血管收缩止血。操作时动作需轻柔,防止压迫过重损伤耳廓软骨。

3.避免耳道进水以防感染:出血后耳道皮肤屏障受损,接触水易滋生细菌。洗澡或洗脸时可用防水耳塞或凡士林棉球遮挡外耳道。游泳、潜水等活动需暂停至伤口愈合。若不小心进水,可用吹风机低温档距30cm吹干,避免直接触碰耳道内部。

4.观察出血量和伴随症状判断伤情:少量血丝多为浅表损伤,1-2天可自愈。若出血呈持续性或含脓液,可能合并感染。伴随耳鸣、眩晕、听力减退提示鼓膜穿孔或内耳损伤。儿童或老人出血需特别警惕,耳道结构较脆弱易出现并发症。

5.出血不止或伴随听力下降需及时就医:按压30分钟仍出血、血液呈鲜红色喷射状,可能伤及血管需专业处理。听力异常或耳闷胀感可能为血块堵塞或鼓膜穿孔,需耳鼻喉科检查。医生可能使用耳镜评估伤情,并开具抗生素滴耳液预防感染。

掏耳朵时棉签长度不宜超过1cm,避免深入耳道。日常清洁可用温水冲洗外耳道,每月不超过2次。耳垢具有保护作用,过度清理反而破坏耳道微环境。若习惯性掏耳导致反复出血,建议咨询医生排查慢性外耳炎或湿疹等潜在问题。